一所好大学,首先是读书氛围浓厚的,如果学校许多大学生不读书或是读书时间过少,这表明这所学校的学风差,这样的大学是需要整顿的,相关部门应该对大学的读书氛围进行科学的评估,用制度督促大学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读书虽然是一辈子的事,但大学的读书时光却是不能丢掉的,引导大学生多读书,大学生需要做的事很多,要有制度促使大学愿意管理大学生读书这件事。类似的调查在去年也搞过,结论是,超5成大学生每天读书不足1小时,使用最多的是手机。大学本该是读书的黄金时光,可诸多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读书少,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读书少,不是好现象,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激励大学生多读书。 大学生怎么可能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一方面没有读书的压力,少读书也不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只要将考试能够考到的相关书读了就行了;另一方面其他时间占据了太多,确切地说,没有时间读,要社交、谈恋爱、网络游戏等等。开卷有益,读书的益处颇多。杨绛说过,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另请高明或和它对质。毫无疑问,大学文化是少不了读书的。要想引导大学生多读书,大学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我看来,可以从激发大学生读书兴趣和保证读书时间下功夫。其一,激发大学生读书兴趣,从学校的层面可以从推荐书目,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读书沙龙、征文活动等等,激发大学生喜欢上读书,让他们感受到读书是件很有意义也很有乐趣的事。现在不少大学校长都定时向大学生推荐书,这样的活动就显得很有意义,毕竟大学校长推荐的书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的读书有引导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发大学生读书。从教师层面,可以从“作业”方面着手,倒逼大学生读书。另外,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读书环境;开辟更多舒适的阅读场所;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鼓励阅读社团发展;提供购书补贴;增加阅读类选修课等等。其二,要保证大学生读书时间,可引导大学多自修,规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对于读书少的大学生进行积极干预,引导他们将时间花在读书上。只要老师多些关注,相信大学生读书的时间会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