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加入红包大战,未尝不是好事,一则会给互联网企业本身起到“引流”作用,以此黏住用户进而实现流量的价值变现;二则对于用户来讲,也可以从“网络红包”得到一定的实惠。可以说,无论从生意角度,还是从情理角度,“网络红包”均迎合了春节喜庆的氛围,也成为企业乐此不疲的事情。 但当随便打开一个App都能发现其推出了春节福利或返礼活动时,用户不能只有感动欣喜,而忽视其中的风险。毕竟,“网络红包”终归是商家营销的手段,一旦与用户银行卡绑定,其相应的风险也就一定存在。消费者若疏于防范,很可能导致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针对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网络红包”,早前就有电商专家提醒两大潜在风险须防范,一是用户信息安全,个人手机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二是遭遇欺诈的法律风险,比如,植有木马程序的红包因更具有技术性与隐蔽性而令人猝不及防。由此也就不难发现,这些“网络红包”后的陷阱,仅靠消费者防是防不住的。 “网络红包”大战要实现欢乐与生意双赢及多赢,一方面,商家应该恪守好底线,比如,将规则制定的更明朗些,少打用户的个人信息主意,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早些防范。另一方面对于“网络红包”大战,监管绝也不能放松警惕,比如,应做好相关警示,以防范用户被红包所伤,对于其中存在的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更须加大依法惩治力度。 总而言之,“网络红包”大战的本质就是生意战,而据不完全统计,各网络平台公布的红包金额总额已超过百亿元。但是,“网络红包”大战还是“干净”最重要,唯有如此,抢红包者才不至于心生忌惮,担心红包后面有陷阱。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也须认识到,留住用户终究不能使歪手段,依法诚信经营才是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