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战“疫”仍处于关键阶段。“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能够时常出现在防控最前沿,既能起到率先垂范,承压负重,鼓舞士气的模范作用,又能提振基层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对标对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如果“关键少数”到基层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以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的“钦差大臣” 而自居,甚至于指手画脚,脏话连篇,盛气凌人,反而会带坏基层防控工作风气,打乱抗疫工作章法。为此,有群众直言,“要求我们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必须先做到。”种种形迹可疑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仅伤害了抗疫一线的广大人民群众,也给他们增加接受督导的额外负担和心理压力,直接挫伤抗疫一线的工作士气。 中央反复强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 毋庸讳言,抗疫是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没有良好的干部作风作保障,想要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一句空话。越是关键时刻,越能锻炼一名干部,考验一名干部,也越能识别一名干部。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能不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关键少数”在“关键时期”能不能发挥“关键作用”,不仅考验着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真不真、为民情怀深不深、能力水平行不行,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驾驭能力、疫情治理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当前疫情如火,那种“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号不冲锋”,关键时刻“掉链子”,只守土不负责、只守土不担责、只守土不尽责,最终会把位子腾出来。 形式主义是痼疾顽症,传染性丝毫不逊于新冠肺炎疫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承压负重、砥砺前行,并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找准短板、补齐不足、强化措施、促进提升,坚决把确诊(疑似)病例和死亡人数控制在最低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