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下,殡葬服务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正受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人生的“终点站”,殡葬服务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的家人亲戚朋友的情感慰藉。然而这个行业却屡屡出现服务不规范、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怎么构建一个既尊重传统又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殡葬服务体系,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课题。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当前殡葬行业服务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如部分服务机构利用家属悲痛的心情,设置捆绑销售、隐藏收费等消费陷阱,家属往往在情绪脆弱的时候被迫接受高价服务;同时服务标准也参差不齐,有的机构缺乏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流程粗糙,甚至出现对遗体弄错的极端事件;另外鼓吹“孝心消费”,使丧葬活动偏离本真意义,预约流程也较为繁琐,信息不透明,增加了家属的额外负担。 破解殡葬行业乱象,需多方面治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透明化的价格机制,主管部门要制定好服务项目清单,明确收费标准,以此要求机构公示,从源头杜绝模糊收费和强制消费。同时推进“殡葬服务包”等标准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让消费选择权真正回归家属。此外还需统一服务标准。相关机构应定期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审核其从业资质,也要注重其心理方面的疏导。服务方面需制作服务操作手册,对殡葬仪式的各个环节作统一规范,确保服务即能符合预期,又有可持续性。针对服务流程繁琐的问题,殡葬行业可以努力向数字化转型,如建立一条龙服务平台,线上预约、流程跟踪、评价反馈等都可以在上面的平台操作。如此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服务的公开透明度,家属可以随时了解进度和消费情况。 不过,规范化并不是一刀切。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丧葬习俗差异显著,各地五福也应保留适当弹性,尊重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合理习俗需求。一个文明的殡葬行业,应该要在规范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点,既有清晰的服务标准,又能在家属无助悲伤时提供慰藉与支撑。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行业自律的不断增强以及公众监督意识的提升,我国殡葬服务必将越来越规范、透明和人性化,让生命的终点站充满尊严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