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URL:file:///home/user/桌面/2025.8月东星村-戚宇杰-网宣.doc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重要指示为基层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常抓不懈。中央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具体问题入手,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以学促干,锤炼务实作风。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推进民生项目时,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多讲“接地气”的办法,多办暖人心的实事。比如在乡村道路建设中,要深入实地调研,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确保项目真正惠及群众,而不是搞“面子工程”。要摒弃“躺平”“敷衍”心态,无论是走访贫困户,还是处理群众纠纷,都要认真负责,用务实作风赢得群众口碑。 严字当头,涵养清廉本色。八项规定对厉行勤俭节约、规范公务行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党员干部划定了行为红线。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虽然有限,但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把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习惯,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比如在低保评定、危房改造等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杜绝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现象,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系好“第一粒扣子”,以点滴行动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躬身力行,厚植为民情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根植于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我们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作风的标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例如,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帮助群众选择合适的产业项目,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