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飘香,中秋渐近。作为传承千年的月饼佳节,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于团圆、丰收的美好期盼,月饼则是团圆节日的必备美食。然而近年来,“天价月饼”现象屡禁不止,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手,出台政策严厉打击“天价月饼”乱象,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任重而道远。有的月饼礼盒表面价格正常,实际暗地里消费者可以在下单后联系客服换为高价食材。更有甚者,在月饼礼盒中加入名贵茶叶、高端洋酒等,以此规避监管。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带坏了社会风气,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变成了一种物化的衡量。 整治乱象,政策“红线”须持续发力。对于屡禁不止的天价月饼,政策的监管之网必须织得更密、更牢。首先,监管不仅要关注月饼本身的售价和包装情况,更要完整了解月饼的销售模式,明确限制“组合销售”、“定制升级”等新套路。其次,监管范围也要覆盖到线上和私人定制领域,让电商履行平台责任,监控商家的销售情况。同时处罚力度也要强,对于顶风作案的商家,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有政策“红线”持续发力,才能有效遏制天价月饼的现象出现,还传统节日一个清朗的市场环境。 回归本真,月饼经营者应担起主体责任。月饼生产企业与销售商家是遏制天价月饼的第一线,更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经营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靠包装和炒作营造出的高价只是短期利益,真正能赢得消费者长久信赖的,永远是月饼的品质、口味和诚信经营的口碑。与其绞尽脑汁在“奢华”上做文章,不如将心思和成本投入到食品研发上,用心做出更多用料扎实、绿色环保、口味创新、价格亲民的健康月饼。同时,商家也要积极弘扬中秋文化,引导消费者关注情感与文化价值,而非攀比礼盒的贵重。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而不是奢靡之风的推手。通过提供物有所值、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商家完全可以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赢得市场的尊重。 理性消费,每位消费者都是“投票者”。市场的风向其实是由消费者的选择而决定的。如果没有了购买需求,天价月饼自然就会失去市场。因此,遏制天价月饼,需要我们消费者树立起理性的消费观念。在选购月饼时,我们应该更关注月饼本身的味道和品质,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不被奢华的包装和所谓的“面子”绑架。感情绝非由价格标签来决定,一份用心挑选、符合对方口味的平价月饼,远比一份让人倍感压力的天价礼盒更能传递真情实意。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一次投票,投票给我们所期望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选择简约、适度,就是为清朗节日风气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让月饼回归本味,让中秋回归本源,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商家的自觉自律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形成社会合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中秋佳节,真正品味到那份属于传统、属于亲情、属于团圆的纯粹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