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锚定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导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和乡村振兴服务中。 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的政绩观错位。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处事理念,急功近利追求“表面形象”,不但为基层的财力、物力、人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从问题产生的源头着手。积极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帮助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通过观看形式主义典型案例警示片,分析反思形式主义对民生、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自身觉悟,引导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转变工作理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走访群众、排查矛盾、解决难题上。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从“关键人物”身上找问题。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工作队伍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青年干部来说都是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的,一旦领导干部行差踏错,往往整个干部队伍都极易产生偏差,工作作风产生问题。 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保持高度警惕,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通过畅通人民群众举报信访等大众监督通道以及不定期的巡查、访谈等方式督促基层领导干部正确看待和行使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好示范表率、发挥“头雁效应”,引领带动基层工作队伍积极担当作为,聚焦基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把基层人民群众的大事小情都办到他们的心坎上,多为基层人民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治形式主义不是一阵风,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始终坚定思想,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以身作则,阻绝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帮助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青年干部释放更多干事创业的活力,让基层治理焕发新的生机,为实现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