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害死人”,基层和群众深恶痛绝。据媒体报道,有基层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变成了为某政务App的60个账号“签到”“刷分”,且每天至少花掉两小时。在一些社区,多部手机已是很多社区工作者的标配。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变成“指尖干部”,疲于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 这种本意是想监管基层干部是否把工作落实到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做法反而会绑住基层干部的手脚。 “从群里来,到群里去”代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干部成为办公室的“宅人”,工作中的“手机控”,接触群众的时间变少。长此以往,只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功利主义思想,消磨谋事创业热情。基层一线干的是实际工作,直接面向广大老百姓。在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由来已久、令人反感。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细察种种形式主义现象,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基层工作就异化成了线上作秀。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说到底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给基层干部松绑,应建立以结果和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坚决杜绝以单纯的数据统计来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严防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根治形式主义顽症,一定要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在重点难点上猛药除疴,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在源头治理上防患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