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有朋自远方来 10月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十二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习近平主席说,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孔子说的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朋友到来的愉悦之情。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说,要做成一件事,特别是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须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之众,他将弟子们聚拢在杏坛周围,培养了大批人才。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是一种对朋友的呼唤、一种对朋友的欢迎,更是孔子召唤人才的一种气派。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推进发展的源动力。 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新一轮人才引进战略。政策引才,是当下最常见和惯用的方式,也是吸引人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成都也不例外,加码人才奖励、升级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医疗资源……近年来,成都市多方发力聚才引才,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接连出台,为人才环境打下良好基础。为吸引更多“凤凰”来栖,成都不断深化引才聚才模式,围绕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推动急需紧缺人才来蓉创新创业,实现以项目聚集人才、以人才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才的引进与使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引进人才是重点,用好人才是关键。引进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使之发挥作用。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成都以关心激励、内学外培、考核服务为抓手,在人才环境优化、人才战略培养、人才科学管理三方面发力,确保人才快速成长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待遇,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着力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政策引来人才,服务留住人才。环境好,人才聚,事业兴。从长远角度看,“留人”比“抢人”更重要。在提供专业服务上,成都不断探索更加合适的切入点,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安居乐业,往往是人才选择居留地的思考起点,成都从关心人才、服务人才着手,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为人才开设服务“绿色通道”,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求贤若渴”的诚意。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增加人才工作力量;为专家人才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集聚人才的独特优势,促进各类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共进。 (作者:中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