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执法创新城市管理新思路 文/刘嫚 “凑足一波就走,不管红灯绿灯”,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乱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近期,一些地方采取“刷脸”执法,以期根治这一“顽疾”。北京市通州区试点推行了实时抓拍、循环播放的高科技系统;深圳市则启用了“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实现从管车到管人的转变。目前,“刷脸”执法等高科技手段处于试行阶段,这一做法在显现出较高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关于隐私的担忧。 据相关数据统计,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交规、闯红灯引起,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诱因。“中国式”过马路实则是规则意识的缺失,对相关法纪法规的漠视,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亵渎,更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极大扰乱了城市管理秩序的有效治理。 以高新技术为托手,将智能科技与城市管理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做开发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加法。针对城市交通“顽疾”引入“刷脸”执法、智能取证系统,一方面体现我国在技术开发应用领域趋于成熟,针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光线等不可预料的外界因素,依然不影响设备对人脸的准确识别,智能取证系统为后期情节恶劣的交通违规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城市智能化趋势发展的刚需。如果高新技术自设框架,只局限于商业开发或是小区域范围推广使用,颇有大材小用之嫌,无法发挥高新技术真正的社会效用。唯有将其拓展于城市管理的大格局下,才能发挥其效用。 高新技术的引入填补城市执法监督空白,促进城市精准执法落地生根。与之前完全依靠人工执法、引导不同,高新技术依靠机器追踪、人脸识别大幅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填补执法监督的空白,完善了执法监督体系。 但面对“刷脸”执法等技术执法手段的创新,我们更需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莫要为了提高城市治理成效,以牺牲公民隐私为代价。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城市执法,惩罚不是重点,治理过程中科学化、人性化是要点,引导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城市治理及时高效才是这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为此城市管理及交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仅要重高效,更要重成效,厘清惩罚与保护的界限,惩罚无视规则、漠视规则的乱象,保护每个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害。作为以警示提醒引导为目的的“刷脸”执法,前期以提醒规范为主,针对恶劣违规行为再予以警醒引导无效的情况下,告知其由此带来的公开部分个人信息的必然后果。 “凑足一波就走,不管红灯绿灯”,改善根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顽疾”唯有引进高新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完善后期制度,才能真正做到“扶歪树”、“治病树”、“拔烂树”,肃清城市发展治理的毒瘤。 通讯地址: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镇政府 联系电话:15076091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