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9|回复: 0

形式主义“通报”要不得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19

主题

49

回帖

807

积分

记者

积分
807
发表于 2019-9-30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意义和目的不仅在于向全党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更在于巩固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的成果,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作用。但若是通报只走形式不走心,就难免沦为形式主义。
  前段时间,在网上无意浏览到某地发布的问题通报,其内容可谓“简洁、精炼”,“某某因违反某项纪律受到某样处分”。这则“一句话”通报看似敢于“亮剑”、大胆曝光,点出真名、指出问题,实则却有“刷数据”的嫌疑。原因很简单,该通报“没有前因,只有后果”,除了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身边的人之外,其他人根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又有个人受了个处分。显然,于“看客”来说,这样的通报毫无“吸引力”“杀伤力”,更别说“警示教育”。
  而一些地方之所以发这样的通报,原因很简单,就是“跟风”,就是为了“刷数据”,就是形式主义在从中作梗,这显然是需要警惕的。
  一是通报要聚焦典型,聚焦群众关切热点问题和群众举报的突出问题。事事通报本就不可取。因为有的案例只是个案,不惧共性,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其通报警示教育意义并不是很大。二是通报要追求质量,坚决防止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发生。发布问题通报不是为了通报而通报,而是为了对当事人点出过错、指出不足,让当事人接受正面教育,同时让“旁观者”警醒起来、行动起来,从中查摆自身问题,汲取经验教训。三是通报要总结成效,及时了解通报产生的作用和效果。通报不能简单的“一通了之”,要倾听他人对通报的看法和意见,发挥通报二次教育的意义。
  (作者:马玮炜)





上一篇:避免低级医疗事故 培育责任心是关键
下一篇:“刷脸”执法创新城市管理新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4 10:32 , Processed in 0.21028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