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法治中国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那么法治与人治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一在于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二是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三在于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只有政府和人民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选择法治手段,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运用能力意义重大。 第一,从党的执政历程来看,法治思维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从十五大报告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历经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将落实“依法治国”列入小康目标到十九大吹响法治中国新号角,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二,从推进发展历程来看,法治思维凝聚了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识。改革的成效将更加体现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的能力上,以切实保障改革沿着法治化的道路加快前进 。第三,从维护稳定来看,法治思维顺应了社会管理的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党员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中国作为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传递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限正能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法治理念的树立与法治思维的积极培育。 (兰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