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指为实现伟大的或既定的目标而勇于克服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精神和行动。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有力武器;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那么领导干部要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呢?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根本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坚决破除享乐主义的影响。破除享乐主义,最根本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邪路”不能走,“红灯”不能闯,“禁果”不能吃,讲奉献不求索取,讲艰苦不图安逸,讲奋斗不计名利。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核心的是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就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听到老百姓最真实最纯朴的话语,看清最突出最急切的问题。然而,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不太关心群众的冷暖,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有的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心系群众与贯彻上级指示对立起来,眼睛向上不向下,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有的工作作风飘浮,下基层也总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脱离了群众,使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受到了阻碍。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要艰苦,而且要奋斗;不仅要过紧日子,而且要过好紧日子;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而且要勇于创新发展。观念上的落差,阻碍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领导干部必须摒弃守旧的思想束缚,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对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理论加以指导,用新对策加以回答,用新办法加以解决。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有一天,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我们也没有忘本的理由。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起艰苦奋斗的信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兰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