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0

[已推搜狐] 让权力真正为民所用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56

主题

0

回帖

338

积分

记者

积分
338
发表于 2019-3-1 1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一些地方简政放权始终效果不佳,始终有各种“土政策”、“土办法”来将权力攥在手里?为什么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会出现“政策土不土,关键看政府”这一逻辑?

权力就像水,各级政府部门就像水管,自上而下的过程中,不论最终“出口”在哪,中间总要经过政府和部门。有些原来有“出口”,后来中央要求“堵”就找借口不堵;有些本来没“出口”,后来找着理由开个口。造成对下应该继续延伸的“出口”,基于各种“能力问题”和“现实状况”还是无法接下去或者接错了位置。对于这些情况,从人文管理的角度看,既不能放任自流,愈演愈烈,更不能全部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变成了一个左右为难,难于判断,难于实施的棘手事。

要解决这些问题,核心还是在“管子”上。一是要全面覆盖,延伸权力出口“进家门”。政策就像“管网系统”,总有一个由粗到细、由总到分、由静到动的过程。要想权力不成为少部分集团或个人的利益工具,就必须将它真正全覆盖式的送到每一个应该享有权力的对象“家里”,而不是由某个“权力仓库来发放”。让权力跳过中间环节,真正落到底,就需要我们要充分运用现在的新技术、新手段,将权力的“水管”接到位,送进每一家。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在“全要素采集、全系统参与”的基础上,让“共建共治共享”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全面提升,打造法规制度“硬管身”。政策的管身,就是规章法律相印证的红线,必须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其权威性,不允许它经过的地方出现被开口、被打孔和被乱导乱接等现象,彻底消除“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和“土政策”;必须充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将权力“水管”详细制定运行规则和法规制度,强化其约束力和防御强度,让它拥有过硬的“管身”,让权力的归属、行驶、调整可见可控,真正在规则下运行。

三是要问需于民,接上创新发展“动力泵”。当权力的水真正“送进家门”后,如何保证各家各户真正用好用权力就成为了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权力教育”,把“权力教育”送进课堂,要让人尊重权力、敬畏权力,更要学会运用权力、行使权力。要培养共同意识、激发创新活力,让“民权”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泵”,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变成“百佳齐鸣,百花争艳”。

作者:林立





上一篇:干群齐心协力,共建小康社会
下一篇:浅议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运用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7 14:48 , Processed in 0.18005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