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天候监督” 唐剑锋(备用名梁新)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领导发出号召:“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明确了用人导向,树立了鲜明提倡,说出了人民心声;老实人对党忠诚、心中有民,选他们接班,党的事业才兴旺发达,人民利益才有保障。 什么人是老实人?老实人就是不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就是不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就是“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老实人是“从表到里”都实诚,没有藏着掖着,没有见不到人的地方,他们不怕监督,也欢迎监督;谁能够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则能够闻过则喜。 老实人,往往具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品质。他们不怕监督,他们欢迎监督,他们希望监督能够“全天候”,没有死角,没有“空白时间段”,就是“下班后”也能够做到“表里如一”。遵守制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工作时间,在领导面前,在群众面前,很容易做得到;而“下班后”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则很容易放松,甚至放纵。很多人在“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无知”时,很容易把自己本来面目暴露出来;对一些人、对领导,特别是对老实人进行“全天候监督”,是将“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的关键之举。 领导干部“业余时间干了什么?是否孝敬双亲?邻里是否和睦?有没有去不该去的地方?有没有吃不该吃的宴请?”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这些“下班后”的表现,往往成为衡量是不是老实干部的“群众标准”。老实写在工作上,更写在生活中,特别是写在“下班后”;前些年,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严要求,在“下班后”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吃了不该吃的宴请,交了不该交的人,在灯红酒绿中慢慢地动摇了理想信仰,慢慢地放弃了原则,慢慢地搞起了权钱交易,慢慢地和不三不四的人走到一起,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烂掉和不可救药。 “严私德”,说的多是“下班后”,说的多是“人不知”时,说的多是组织监督不在身边时。此时,如果能守住修身正己的底线,你才能“守公德”;一个人连“严私德”都守不住,又任何能够“守公德”呢?一个人,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只要在“人不知”的时间段能够“严私德”,才能够“守得住公德”。一位领导这样说道:“个人品德修养,折射出领导干部的为官‘底色’”;民间说:“做官先做人”。连做好人的格都不够,又如何能够做一名好官呢? 好官必须是好人。他们在“家庭圈、邻里圈、社会圈”中的表现,他们在“下班后”的表现,是值不值得党组织信任和放心的标准,是值不值得人民点赞和拥戴的标准。如果一名领导干部在“下班后”都能够严要求,都能够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都能够做到“面子里子一个样”,那他就值得信任,就可以认为他是老实人;把班交给他们,党的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人民的利益才能够有保障,选这样的干部接班,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家庭关系、生活作风、个人嗜好、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孝敬父母、邻里关系、品行修养、社会责任、经济状况等方面,虽说是“个人私事”,却是构成老实人必不可少的“硬件”,却是群众认为你是不是值得信赖的标准。一个人“私生活”“过得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实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就是对做老实人最大的肯定、最大的支持,也是最大的激励和提倡。 组织建立“全天候监督”机制,不是“窥视”你隐私,而是让“曹鼎不可”警钟时时在耳边敲响,督促你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人生信条”,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细小环节中。“打铁必须自身硬”式的老实人,才值得信任和托付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