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教育也经历了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堂到现场等多种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一些红色教育走样走偏,甚至只满足于“到此一游”的形式感;在线学习满足于学习率、达标率,而忽视了实际质量。党员教育要有形有样,但更要发挥对党员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党员教育有形但不能形式主义。党员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党性教育本色。党员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形式,附着于一定的载体,把传统模式和现代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员教育的新模式。党员教育不是一阵子的事,必须有一些固定的形式,服从服务于教育党员、统一思想这个目标,真正让党员教育更有仪式感,让党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党的伟大、党的力量,感觉到党员身份蕴含的伟大使命、光荣责任。有形才能有感,有形就要避免形式主义,防止过分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党员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要坚持为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服务,让党员教育更有时代感,让党员在教育中更有获得感。 党员教育有样但不是“花架子”。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党员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样子,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充实党性教育的里子,建立较为成熟的制度和方法,把样子和里子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有样子就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育灵魂,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于党员教育的方法、途径当中,把握教育的规律性和党员队伍的特点,让党员教育体现党味,彰显党性,让人从党员教育的外在样子上,一眼就能看出党员教育的里子,品出党性的味道,体会到党性教育的真谛。而不能热衷于摆“花架子”,做华而不实的功课,让党员失去兴致,让教育丧失“党味”,在表面热闹中迷失党员教育的本质。 党员教育有用才体现最终价值。形式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党员教育只有做到直抵人心,才能达到教育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目标。党员教育不仅要让党员感到心中一热,思想上有比较大的触动,更要通过不断的党的理论教育洗礼,经常性为党员精神上“补钙”,帮助党员把党性融入个人血脉,把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和教育党员,自觉用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日常行动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实际行动凝聚群众,成为群众推动发作的“主心骨”。(肖光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