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回复: 0

从抗战胜利80周年中汲取力量:社工的使命担当与时代践行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3

主题

0

回帖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9月3日,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80载岁月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山河破碎、同胞浴血的历史从未远去,那场关乎民族存亡、人类正义的伟大抗争,始终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350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华夏大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东方贡献。作为扎根社会、服务群众的社会工作者,我们既是历史的铭记者,更应是精神的传承者、时代的践行者。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我们当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养分,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融入每一次社区走访、每一次困境帮扶、每一次矛盾调解,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社工服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铭记历史:以历史为镜,锚定社工服务的价值坐标。抗战历史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静态史料,而是映照初心、校准方向的“精神明镜”。回望抗战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民族救亡的最前线,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保障民生,再到为苦难同胞提供医疗、救济等基础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早已深深融入民族抗争的血脉。 这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今天的社工站在社区一线,面对的是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困境儿童的成长陪伴、残障人士的权益保障、退役军人的适应性帮扶等现实需求,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初心的延续。我们铭记抗战历史,就是要在走访困境家庭时,想起抗战时期军民相濡以沫的鱼水情,从而更耐心地倾听诉求;在处理邻里矛盾时,想起抗战时期同胞同心御侮的凝聚力,从而更用心地化解分歧。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这正是社工服务永远不能偏离的价值坐标。
缅怀先烈:以先烈为灯,淬炼社工队伍的精神品格。“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硬骨头”:为残障人士争取无障碍设施改造,可能要反复与多方沟通协调;为厌学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可能要面对长期的信任建立难题;为受灾群众开展应急服务,可能要克服恶劣环境的考验。此时,先烈们在冰天雪地中啃草根、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画面,便是最好的精神动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先烈精神传递给服务对象:为退役军人开展“红色记忆”分享活动,让他们的战斗故事成为社区的精神财富;为青少年组织抗战主题研学,让他们从先烈事迹中树立爱国情怀——以缅怀为纽带,让英雄精神在代际间传承,这是社工的责任,更是对抗先烈的最好告慰。
珍爱和平:以和平为贵,筑牢社会和谐的基层防线 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抗战胜利的果实,是无数生命换来的“安宁之基”;今天的岁月静好,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幸福之花”。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是维护和平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我们珍爱和平,就要从基层小事做起,将“和谐”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社区治理中,我们可以通过“邻里互助日”“社区议事会”等活动,搭建居民沟通平台,化解楼道堆物、噪音扰民等“微矛盾”,让邻里关系从“陌生”走向“熟悉”;在特殊群体服务中,我们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减少重新犯罪风险;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庇护支持,让家庭成为“温暖港湾”而非“冲突战场”。此外,面对国际上仍存在的局部冲突、霸权主义,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居民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成为共识。和平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居民脸上的笑容、社区里的安宁、社会中的有序——这些,都需要社工用细致的服务去守护。 ## 开创未来:以创新为要,书写社工事业的时代答卷 “开创未来”,是纪念抗战胜利的落脚点,也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词。今天,我们身处新时代,更要用创新思维推动社工服务升级,以适应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服务模式上,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手环,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开设“云课堂”,为困境儿童提供免费辅导;建立“线上议事群”,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社区事务。在服务领域上,我们可以拓展“红色社工”“应急社工”等新方向:为革命老区提供产业帮扶,助力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可以通过“校社合作”“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社工的专业素养,培养既懂“人情世故”又懂“专业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抗战精神告诉我们,“创新”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未来,我们要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让社工服务更有温度、更有精度、更有力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社工力量。





上一篇:赓续抗战精神血脉 夯实社区发展根基
下一篇:破形式主义之茧 铸实干担当之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7 18:54 , Processed in 0.15577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