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ANATOS 于 2025-9-3 13:23 编辑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阅兵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为传承抗战精神、开创美好未来指明方向。这一讲话为社区工作者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指引我们将抗战精神融入社区工作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基层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依靠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取得的。先辈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直面一切艰难险阻。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同样面临社区治理复杂、居民需求多样等挑战 —— 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协调难题,到特殊群体服务的精准对接,再到矛盾纠纷的化解疏导。这就需要我们传承抗战时期“啃硬骨头”的精神,不回避问题、不畏惧困难,以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直面挑战,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商、持续攻坚,逐步破解社区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推动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守护人类文明、捍卫世界和平,彰显了强烈的大局观与国际主义精神。社区虽小,却是国家发展的“微缩单元”,社区的稳定与进步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大局。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树立“社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的意识,将社区建设与国家政策导向、民生需求紧密结合。一方面,积极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推动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在社区落地;另一方面,引导居民认识个人与社区、国家的紧密联系,营造“社区事即自家事”的集体氛围,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靠的就是自立自强的精神底气。在新时代社区工作中,“自立自强”不仅是社区工作者的自我要求,更应成为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核心理念。我们可通过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居民提升谋生能力、实现自主发展;组织 “社区能人” 分享会,鼓励居民发挥特长参与社区服务;发起志愿服务项目,让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增强责任感与归属感,真正实现“社区由居民共建、成果由居民共享”,激发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守望相助方能共护和平。社区作为多元化的社会共同体,居民背景各异、需求不同,更需要传承 “守望相助” 的抗战精神。我们要积极营造包容和谐的社区文化:通过开展邻里节、文化市集等活动,增进居民间的了解与信任;建立“邻里互助小组”,为老弱病残等群体提供及时帮扶;加强与周边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破治理壁垒。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起 “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的良好生态。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以忠诚履职守护国家与人民,这种担当精神同样是社区工作者的行动准则。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我们要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推进社区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改善居住条件;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精准化帮扶;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件民生小事办实办好,让居民在社区中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紧跟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居民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社区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小阵地”。 传承抗战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共筑社区辉煌,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抗战精神融入社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居民共同奋斗,让社区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基层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