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是》发表的《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文,高屋建瓴,为中国对外开放指引方向。文章收录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的论述,解答了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对当下和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金钥匙”。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开放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积极开放战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带一路”成为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引资和对外投资居前列,形成全面开放格局,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开放是改革发展的关键。 如今,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全球科技创新活跃,新技术不断涌现,各国抢占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而我国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比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建立制度型开放体系,吸引众多企业和创新资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助推器”。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改革越深入,对开放要求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促进作用越大。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重点领域改革有硬骨头,外贸、外资管理体制等存在难点。此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十分重要。 从国际视野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国担当”。开放融通是大势,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开放参与和支持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做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产出有显著溢出效应。在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培育新动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化向更好方向发展,展现大国担当。 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精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设贸易强国;改革外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扩大自贸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拥抱世界,推动发展,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力量”,与各国共创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