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刻阐明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和关键一招。文章强调,在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矢志不渝地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一诺千金”的规则诚意与“一如既往”的安全韧性,确保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质量持续提升。 一、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在开放航向上永葆“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的复杂局面,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清醒至关重要。高水平开放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乎民族复兴伟业的长期战略抉择。这要求我们深刻洞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规律,不为一时风浪所惑,不被短期利益所扰。既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断链”和单边霸凌,展现“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从容;又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科技革命浪潮涌动的深刻变革,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主动精神,优化开放布局,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能级。唯有以“一以贯之”的定力校准航向,方能确保中国号巨轮在开放合作的汪洋大海中行稳致远。 二、展现“一诺千金”的规则诚意,在制度型开放上永葆“进行时”。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国的开放承诺,重如千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在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深度推进。这要求我们以“一诺千金”的诚信和行动,将开放承诺转化为可预期、可落地的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CPTPP、DEPA),在自贸试验区(港)大胆试、大胆闯,推动从“边境上”开放向“边境后”规则对接深化。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无论是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持续“瘦身”,还是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制度集成创新,亦或是对RCEP等国际协定的全面履行,都是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展现最大诚意、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生动注脚,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三、筑牢“一如既往”的安全韧性,在统筹开放与安全上永葆“进行时”。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防范风险的篱笆越要扎得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既有传统领域的地缘政治博弈、能源资源安全挑战,也有新兴领域的科技封锁、网络攻击、生物安全风险,更需练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过硬本领。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牢牢守住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不被“卡脖子”的底线。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数据等关键敏感领域,要精准识别、有效管控风险。这种安全韧性不是封闭保守,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保障和底气。它要求我们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以制度型开放为盾牌,在规则博弈中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开放合作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国家发展的航船在惊涛骇浪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