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若干规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在答记者问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形成类似中央八项规定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了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这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推动力,让基层干部看到了党中央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增强了信心。 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若干规定》健全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它以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建立了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例如,对文件制发环节评估审查、考核体系的优化等方面的规定,使得基层减负工作有章可循,不再是短期的运动式治理,而是可持续的、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 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随着整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对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同时,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充分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提供重要保证。这不仅能够提升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干部们营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让他们能够真正放开手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各地落实《若干规定》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应该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并进行推广,让其他地区能够借鉴学习,共同提高基层减负工作的水平,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共同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