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基层减负工作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干部的负担明显减轻,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然而,基层减负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考核督查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故《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应运而生。 1、为基层减负、让百姓得益 基层减负的提出,源于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中央层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将基层减负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去解决基层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为基层减负、要常抓不懈 基层减负具体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精简文件和会议、优化考核检查、减轻报表填写负担、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以及推动改革创新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和压力,但要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若干规定》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情况,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充分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提供重要保证。 3、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 基层减负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基层减负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可行。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确保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基层减负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广大干部对基层减负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基层减负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