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提高中央企业党的建设质量,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证。时光回到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对国企党建定了调子、指了方向、提了要求。把国企的党 建作为企业核心生产力一点都不为过,而且是必须的。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一个人没有了魂,就不可能生存,更别谈发展,企业也是如此。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国有企业”是公司模式,怎么跟“党的建设”这种政治事物沾边了呢?其实不然,国有企业姓“国”,就天然了决定了其不仅仅是企业属性,也肩负了政治功能。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和国家要顺利执政,若没有可把控局面的物质基础,就好比大厦建立在松散的沙土上,非常不堪一击。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如此重要,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国有企业听党话、跟党走。党和国家执政需要手中有牌可打,要有能够调动的强大资源,国有企业作为承载国家各类资源的重要“宝库”,资源的利用理应服从党的重大战略安排,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企业是一个现代化的组织机制,有其相应的运作方式。在中国,国有企业除了具备企业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党的领导这一自身独特优势,突显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过人之处。“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实现党的建设与公司管理有机统一。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比如党的领导重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聚焦公司发展的战略抉择、人才管理、保障落实等方面,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让国有企业在现代化的运营模式中,不断提高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把国有资产做成优质资产。 不可否认,当前国有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腐败严重等广受诟病。有问题不怕,关键在于要在解决中深化发展。针对国企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用时代智慧加以解决。其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让党的领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是必不可少的长效保障机制。这就要求党的领导需要明确职责,做到科学确权、权责统一,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掉。不妨也列出权力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做到有规可循。需要着力解决“重业务轻党建”的典型问题,让有关人员深刻认识到“党建也是生产力”,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形成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和两者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作者: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