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督查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以适当方式进行反馈,加强督促整改,不能简单以问责代替整改,也不能简单搞终身问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督查检查考核要“注重工作实绩,改进方式方法”,引发基层干部强烈共鸣。(10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基层单位,对问题往往有一套程序,甚至不论做什么事情,往往都是先查找问题、发现问题。查找发现问题也有一套方法,诸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同级帮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就非常清晰明了了。但实际上,某些单位和某些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可谓是长期的,并没有因为发现了就不会存在了,反而是发现了,以后就一直是问题,甚至长长久久地被提出来,就在于,某些单位和某些领导干部对问题仅停留在发现了之。 对问题不能仅是发现了之。发现问题容易,整改问题却不易。发现问题是别人的功劳,并非自己的功劳,自己的任务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认领,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整改。然而,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仿佛看不到问题的存在,甚至对问题的监督检查考核只停留在发现层面,却不考核整改,导致很多问题永远停在纸上,永远得不到整改。 可以说,督查检查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但关键是要把督查检查考核结果和整改情况等公之于众,千万不能督查检查考核时应付了事,查完一走了之。否则,只是让更多的基层干部只是着眼于发现问题,只是为了检查而检查。 对问题不能仅是发现了之。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的方式,来推进工作。不过此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这就给督查检查考核人员提出了要求,就是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在检查考核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基层不仅要督查,更要指导,不仅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只有坚持这种导向意识,才能够引导基层发现问题,并且强化整改。 对问题不能仅是发现了之,现场检查不是“演戏”,不能够“认认真真走过场”,否则,便会让检查督促考核沦为一种形式,最后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梅子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