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微权力需下“大力气” 不起眼的一枚村级公章,在农民眼里却是公权力的象征。村级公章管理是否规范到位,关乎“微权力”的运行是否规范、廉洁,关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不走样,更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从对村级公章的管理入手,把“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赢得了群众的赞誉。(10月8日 青海日报) 自习主席上台以来,始终坚持以“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的态度查处腐败问题。所谓腐败并非只是显而易见的大型利益问题,更甚至包含小干部滥用自身“微权力”,为自身谋利的贪污受贿问题。那么,将“微权力”使用管理规范化,是政府处理农村腐败问题的关键。 村干部轮流坐班,让“微权力”的使用公开透明。公章私用在农村已是屡见不鲜,就如文章所提郭勒木德镇各个村的公章,不是放在办公室这样公开透明化的环境里,而是装在村干部的包里甚至拴在村干部的钥匙链上,或者干脆锁在村干部家的柜子里。最终使得盖公章无形中成了一些村干部吃拿卡要的由头。那么,安排村干部轮流坐班,拒绝“公章交易”,是保障公章使用透明化的前提,是防止“微权力”腐败的一大重要环节。 凡事处处留痕,让“微权力”的使用有据可循。党的十八大以前,许多村干部为谋取利益,甚至换届前在若干空白纸上盖好公章,离任后依旧给一些村民出具“证明”。这不仅破坏了工作事务的秩序,更是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对于格尔木市的“益村廉农”党群综合服务手机App平台,在平台上公布办理各种涉农事务的相关信息,并且在开具“证明材料”后生成专属二维码,让公章使用公然明细都有查询依据,是防“微腐败”于杜渐的重要举措,更是保证农村党政工作秩序的重要方法。 “微权力”是滋生“微腐败”的一大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管理好“微权力”的运用,杜绝“微权力”的滥用,是防止“微腐败”的关键所在。(杜萌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