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这为我们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9日《人民日报》)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具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社会要进步,就需要创新人才不断进取;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人尽其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应该着重培养人才、有效引进人才、鼓励创新人才。 首先,注重人才的培养,从学校教育抓起。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一蹴而就,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有所建树。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还是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情况,很多年轻人的创造力都被扼杀了,怎么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要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出品,必须鼓励创新创业。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不光要自己培养人才,还应该不分国籍,不问出处,放开政策,引进跟多高精尖人才。毕竟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只要是愿意为我国的事业做出贡献的,都可以用之。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 除此之外,多多鼓励创新,打破一些古有的机制,也能促进科技飞速发展。很多地区对于工作人员有着户籍、身份、学历等的限制,这就导致很多人才无法大展拳脚,这些旧的机制都应该为创新人才亮开绿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施展拳脚。对于搞创新的人才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让一个灵感夭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我们必须加快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点培养、广纳贤才,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让世界都看到巨龙的腾飞。(杨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