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已推搜狐] 人才智力交流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147

主题

8

回帖

4055

积分

机动记者

积分
4055
发表于 2018-8-3 16: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北京市委组织部与青海省委组织部签署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畅通了京青两地人才智力的交流交往交融。据悉,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京青两地人才发展合作,构建跨区域人才协作机制,推动人才交流由单向支援向双向合作转变。在人才智力服务基层方面,双方将持续深入开展“京青专家服务活动”,共同搭建高层次人才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的平台。(2018年8月3日 人民日报)
       相比较而言,青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只是北京,今年以来许多发达地区相续与青海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交流活动。结合受援地最紧迫的人才需求,各援青省市积极选派教育、医疗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赴受援地进行咨询指导、巡回服务和“传帮带培”。如:北京市支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设干部人才大讲堂、实施了“千人培训”工程。山东省对海北州开展“师傅带徒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天津市实施“四个一百”计划,推进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才智力支援。浙江、上海、江苏等不断加大对受援地教育和基层医疗人员的长、短期业务培训和进修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视,更说明了人才交流的重要性。
      自建国以来,就有“援藏”“援滇”的“建设兵团”,“知青”一词就能够完全的体现。父辈们远离家乡到陌生的地方,把边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挥洒青春汗水,无私奉献,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人才智力的交流交往交融有效的促进各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协调的发展,特别是这种有针对性的派驻指导,对教育、医疗以及各方面专业技术指导,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北京市与青海省签署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人才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指导援助,另一方面是学习引进,双方达成了互利共赢的格局,在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使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坚定了“五个认同”,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使边疆地区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从资源管理方面要讲,人才交流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才管理上灵活的体现。合理的交流有利于使各类人才找到最合适施展才能的位置,避免积压人才和埋没人才,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人才共建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强化地区间干部人才交往交流交融,才能为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作者:李婷婷)





上一篇:制作监管的“牢笼”,让监管资源最大化
下一篇: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有效防止“制度空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5 07:14 , Processed in 0.16409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