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关乎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重庆合川区不断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以自治为主线、共治为关键、智治为支撑,通过划小基层自治单元,构建基层调解机制,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等举措,将原来的一方“管”变为多方“治”,实现了线上线下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反应式管理”走向“参与式治理”,取得了扎实成效。(7月30日 《人民日报》)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无论在谚语中、歌词里还是典故中,都能读到赞扬人多力量大的诗句,这其中的深意对当前的基层发展亦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重庆合川区创新的基层治理方式,就是以点带面,拉动多方联动,为基层治理工作树立了榜样。 实践表明,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惯于“单打独斗”是不可行的。一方面,基层的情况极为复杂,问题的涉及面较广,光靠一个单位或者一方力量不足以给出解决的方案或不能进行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基层的平衡发展也需要多单位的统筹规划,不给农村发展留下短板。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多方联动模式,希望建成农村“自立”,政府帮扶的新方式,让工作环环相扣,拉动新的基层建设链条。 说到底,基层治理就是需要“大家都来帮忙”。我们知道,和基层“关系”相对较近的政府部门有农牧部门、安监部门、环保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等,如果他们愿意伸出援手,组建一支“联合部队”,那么一旦在基层治理中出现问题,涉及到那一方面的内容,特定单位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就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且,如此联动也方便了群众生活,让他们不用浪费“腿力”来回跑,切实实现了惠民、利民的承诺。 大家来帮忙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前提,但也不要忽视基层自身的参与度。当前,一些基层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文化素养和价值观高低不等,常常成为基层治理时难啃的硬骨头,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唤醒群众的自治之心,再配合政府的多方联动,才能发挥出团结的力量,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美好愿景。(李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