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FPCSKY 于 2018-12-26 23:37 编辑
后发先至,有后来居上,后发制人等含义,指的便是在前期落后的情况下,依靠后程的加速发力,来追赶前程落后的时间,以求在最后终点前实现超越,获得胜利。此法作为长跑比赛中的惯用策略,已在无数竞赛中成功实践,下面,我想就长跑运动中的后发先至展开讨论,聊一聊其中的条件、原因以及具体实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后发先至。如果让一个十岁的孩童和博尔特竞赛百米,双方差距过于悬殊,后发先至便会意义无存。因此,赛场上的竞争必须具有相当性,需要实事求是评估现阶段自身水平,找准潜在对手,设立可行目标。此外,后发还必须找准时机,过早或过晚发力均不能求得最佳效果。 与后发先至相对的另一种取胜方式便是先发制人,即在比赛的一开始就发动进攻,取得领先,后一直保持到终点。其实施条件则同后发先至形成补集关系。二者均可作为长跑比赛的竞胜方式,但从比赛数据看,后发先至的取胜率远高于先发制人,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比赛中对场上环境及对手情况等信息的提前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但赛前的信息搜集仅仅是左右竞赛策略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信息还需在比赛前半阶段进行了解和确认:即通过知晓周边环境及对手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配置,不过早消耗蓄积能量,使身体处在相对放松的状态。 此外,后发先至可以进一步激发个人潜能,创造出更优成绩。当跑者在后程发力时,距离终点的距离在缩短,跑者对跑完整场比赛的信心在逐渐增强。此时,不断提高每公里的配速,接近个人的极限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形成不断提速良性循环。 在讨论过“后发先至”应用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原因后,下面就如何在竞赛中实现后发先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跑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本场比赛的目标,选择合适对手作为参照;其次,跑者需具备以先发速度完成比赛的能力,即以本场比赛可以接受的下限成绩完赛的能力,这是后发先至的必要条件,也是后期发力的根本保证。再次,跑者需要具备自后发开始至最后终点这段距离的持续提速能力,在日常训练中需不断突破个人的最高配速,以求在后发的最后阶段能够达到此种速度;再次,前程同对手的差距不能过大,需控制在后程可以赶超的范围之内,如果拉开较大差距,则需要重新调整目标,选择次优成绩进行实现;最后,跑者需选择好后发的时机,前程注意控制,忍住提速冲动。后发时间可放置于赛程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在检测个人状态及对手情况后,作出发力决定。由此,跑者便具备了比赛时后发制人的能力和可能,在突破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为观众奉献一场精妙绝伦的比赛。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长跑运动中的“后发先至”的一些思考。而由跑步转至地区的发展,“后发先至”方案同样具有十分强的借鉴意义:前程稳扎稳打的积蓄,为后程逐渐提速,实现反超储备能量;后程凭借前程积蓄的能量以及获取的重要信息,合理的在每个阶段提高前进速度和前进水平,便能在后程出奇制胜,成功“后发”,如期“先至”! (连云港市连云街道 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