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让中国知识分子的春天深似海,美如画 40年前,一句振聋发聩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犹如一声春雷,给神州大地送来“科学的春天”,无数知识分子因为获得技术职称,重拾被尊重的幸福感。40年间,职称这项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制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不断创新,广大专技人才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感、获得感。(12月1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靠力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对团结、凝聚、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古人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考察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时,要把品德特别是职业道德放在突出的位置,建设专业技术过硬、个人品德也“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实地考察、“走亲访友”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品质,坚守道德底线。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要丰富评价方式,创新机制。“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针对过去“外行评价内行”,人才评价方式单一,行政色彩浓厚等不完善的职称评价问题,应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下放评审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这在节约政府运行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更能符合用人实际。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要打破职称评价“天花板”,广纳人才。“瞻山识璞、临川知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许多行业中新技术、新职业相继产生,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打破职称评价的“天花板”,让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同步提高。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让中国知识分子的春天深似海,美如画。(作者: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