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尽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很大,但是核心元器件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要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保障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难题。要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实现“换道超车”,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必须更多立足国内,实现自主安全发展,主动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国依然保持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只有夯实技术基础、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控好数字经济的“命门”, 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巨额投资,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应用大市场,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引擎。要加快5G建设进程,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推动大型数据中心有序建设、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要坚持应用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新基建”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新经济,探索“新基建”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数字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第二阶段,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阶段。产业数字化是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增值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产业数字化是目的,数字产业化是手段。发达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经验是由产业数字化迈向数字产业化,而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快于产业数字化。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5G通信等数字化科技成果赋能实体经济,在大大改变传统加工制造模式、增加服务可交易性的同时,也促进了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海洋工程、航天航空和物流、金融、商业等诸多领域的新产业、新经济发展。事实表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改变了要素资源配置的结构与效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