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枫桥经验”发端于基层,缘何经过一甲子的淬炼,依旧历久弥新呢?各基层党组织要深思细悟,领悟其中枫桥“治”慧,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党员群众共同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突出党建引领,感悟“镰刀铁锤”的“治”慧之道。“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跨越一甲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枫桥经验”,到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再到22年“枫桥经验”写入二十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枫桥经验”在党的正确引领下,一步步从“一镇之策”演变为“一国之策”。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引”的责任,增强“领”的水平,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模式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向心力。 站稳人民立场,感悟“枝叶关情”的“治”慧之道。穿越六十载,“枫桥经验”经历了重构的阵痛,依旧稳步前行,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成为了解决群众内部矛盾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各基层党组织应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四百”大走访、“一支部一实事”等活动,多下基层、多接地气,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需求、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等,梳理清单,落实责任,把民之所忧化为我之所念,把民之所盼转化我之所为。 夯实共治力量,感悟“聚沙成塔”的“治”慧之道。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发挥群众力量化解群众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发挥各方治理力量,推动个人、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各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挖掘党员骨干、乡贤、青年人才等力量,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并充分发挥“党群微家”“议事厅”等阵地作用,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