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召开前,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名义敬献花篮仪式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和朝鲜平壤中朝友谊塔、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等四地隆重举行。(10月23日,新华网) 时光易逝,精神永存。泛黄的记忆里,总有些东西始终闪闪发亮。这些闪闪发亮的东西,可能来自于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个在冰天雪地里仍然咬牙坚持站岗的少年,可能来自于面对敌人勇猛地炮火却仍然勇往直前的愣头青,可能来自于在火海里默默忍受伤痛的苦行僧。在艰苦的年代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或投笔从戎,或奔走呐喊,或持枪上阵。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正义,充斥着对祖国的爱和对亲人的情。他们少小离家,背负着父老乡亲们的那句“娃子,一定要打胜仗啊!”的祈盼,在几千公里外的地方,不停的战斗着,怒吼着,为了更好的明天奋斗者。 在他们看来,能为祖国牺牲,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细心钻研,不放过任何可以打败敌人的细节。他们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他们始终坚守岗位,视死如归。他们中的很多人,牺牲在了离家万里的地方;也有很多人,最终安全回到了祖国,这其中有一部分,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一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看到后来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中,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这些抗美援朝老兵们,也是九十老叟了。在他们的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的新生代,仍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可能是消防员,可能是医护人员,可能是基层党员干部。也许,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逝去的英雄,正换了一种面貌生活在21世纪,成为了新的英雄。 英雄值得纪念。每一个认真体会过、感触过英雄的人,都会试着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帮助可能帮助的人。在危难面前,仍然有很多人会站出来,保护群众,保护家园。比如说六老汉,比如说排雷英雄杜富国。可以说,抗美援朝的英雄精神从未离开,他们就是我们身边。(作者:陈向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