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第40个“世界粮食日”,潍坊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万亩种植基地测产仪式暨海水稻三产融合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10月16日在潍坊举行,作为全国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丰收测产压轴之站,其测产丰收成果获得袁隆平院士的高度评价。(10月20日,中国日报) 近年来,袁老带领科研团队在盐碱地积极开展水稻试种试验并迎来了丰收,在喜悦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此项科研项目的重要性。粮食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试想,如果一日三餐都能看的米饭忽然在供给上出现了问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水稻科研项目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要稳定现有粮食基础,盯紧“米袋子”的现在与未来。 “米袋子”要形成规模,稳定增产。在我国,除了几处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在南方主要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生产,粮食难以形成规模,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劳动力的流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导致产量、规模上不来;二是技术更新跟不上,种植技术还在原地踏步,亩产没有新的突破;三是土地的用途,在市场的诱惑下,部分农户会在每个自然年度内纠结于选择种植还是养殖,有时会因对下年度的市场预期过于盲目,缺乏科学的规划,最终导致了收益没上来,粮食产量也没保住。因此,长期装满“米袋子”一定要形成规模生产,确保区域内长期自给没问题,遭遇突发情况时跨区域调度无障碍,这才是真的有。 “米袋子”的长期维护要多方参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项正在推进的民生工程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粮食生产这一块,国家更是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从国家农业部,到乡镇的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粮食补贴、技术支持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为群众的“米袋子”着想。但是单方面的鼓励对于保粮增产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农户积极参与,首先增加劳动力,其次搞好技术种植,三是扩大规模,最终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在勤劳致富、技术致富、产业致富的同时也能确保粮食在区域内长期供给不紧张。 装满“米袋子”还要让厉行节俭成为新风尚。“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粮食再多,分摊到14亿的基数上也甚微,绝不能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而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习惯,保护粮食,节约粮食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解决粮食长期供给问题,是每个时代都应考虑的问题,只要牢牢抓住问题关键,依托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勤劳的国人面前,粮食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作者:黄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