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15日至1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怀安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网,9月17日) 对于扶贫来说,干部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广大扶贫干部在基层扶贫,能够在状态、善作为,在应对扶贫难题方面,能够有肝胆、勇担当,扶贫工作就会顺风顺水,旗开得胜,群众定能喜尝“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表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最初的起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筑好根基,才会有成功之望。基层工作即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根基”,要做好、做实基层工作,重中之重得做好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要让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惠及全体贫困群众,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富脑袋、鼓口袋”。 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基层的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要在基层这个“大熔炉”中,做扎实基层各项工作,就要“深入”而非“身入”基层,因为扶贫干部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形形色色的各种群众,要做决策、拿主意,要破解难题、处理矛盾,这既是难得的了解基层实际的机会,也是难得的工作锻炼机会。每一个扶贫干部要倍加珍惜,克服慵懒浮躁情绪,真正做到多同群众接触,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真正了解群众的想法、意见和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一名贫困群众量身定做“帮扶措施、脱贫计划”。 基层是一个“大考场”。要努力顺利通过基层“大考场”中的考试,就要铭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为任何的大话、官话都是不着边际、不接地气的话,每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既要登高远望把方向,确保目标不变;又要脚踏实地识标准,确保不脱离实际。要抓住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不能提高标准,也不能虚假脱贫,影响成色,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文/王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