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堡垒”当以水滴石穿攻之
蒋启勇
10月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同志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咬定目标加油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10月21日《人民日报》)
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后,我国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逐步建立起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从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两年多时间。从取得决定性进展到实现全面胜利,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如期实现扶贫目标,就必须使出水滴石穿之功。
精准扶贫对象需要水滴石穿之功。扶贫对象要精准是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是实现扶真贫的根本保障。因此,不仅所必须剔除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为自己的亲友牟利,违规操作将亲戚朋友列入了精准扶贫的对象。还要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及时进行清理,防止争相装困、扮贫、哭穷等“赖贫”现象的发生。要做好这些工作,扶贫干部就需要“立根原在群众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摸清楚贫困群众的现状。
啃下硬骨头需要水滴石穿之功。贫困如弹簧,帮扶弱,困难就强。当前,脱贫攻坚中的“好果子”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苦果汁”,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需要下苦功夫;同时,要实现真脱贫,就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帮扶。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帮扶到底;另一方面,要在扶志与扶智、造血等方面下功夫,授人以渔。
行百里者半九十。五年多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贫困县由832个减少了153个,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距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每一位扶贫干部就必须以水滴石穿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惟其如此,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蒋启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