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助力精准脱贫 从四川若尔盖县城到阿西乡,沿途大草原上,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它们是草原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承载着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但牧民当科家的羊得病了,随之而来的,是羊群大量死亡。“买羊的钱,是找人借的!还不上,怎么办?”身患癌症的她,如何面对这次困境?阿西乡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引导激发当科一家致富的内生动力。如今,当科有了致富规划,在自家二楼开起了茶馆。两个儿子也在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有了谋生之路。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人民网,10月21日) 转变思路关键在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外部帮扶是脱贫致富的主导,而广大贫困群众则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因此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增强自我发展意愿,才能从根源上摒弃“等靠要”思想,在思想上避免再度返贫。 转变思路基础在于因地制宜。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注意适时转变思路,如果发现一条道走不通,那就要重新定位,找准路子,有的放矢,扶贫一线干部要主动与当地干部沟通协商,多方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探索产业扶贫新方式。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转变思路重点在于加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心。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的职责。扶贫一线干部要主动担当扶贫重任,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有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责任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把扶贫工作真正放在心坎上,转变观念,帮助贫困户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规划,注重脱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作者:刘鹃) 作者名字:刘鹃 联系电话:18008115007 联系地址: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珙晏路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