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看到的那一群人们 近日,一部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火了,电影即卖座又戳心,泪点十足,相信每一位看过该影片的人在走出影院的同时都带着一股浓浓的感伤,纷纷陷入沉思。《我不是药神》并不是有神力,而是因为它取材于现实,用电影的手法为观众们展现了大多数人们平时没有关注到一个群体,也反应出当今社会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特别是针对癌症病人来说,治癌药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价,完全无力承受与承担,陷入等死的无奈与绝望的痛苦之中,这怎能不叫人心碎、忧愤? 影片改编自现实题材,讲述了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来,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货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汹涌中慢慢展开。影片想要表达绝不是程勇因为走私药印度格列宁而改变人生的简单故事,而是以程勇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们看到了一群与癌症苦苦抗争的人们,看到他们的生活现状,感受他们苦楚心酸。 影片展示了这样一群与癌症苦苦抗争的人们,困顿的中年男性保健品商贩程勇、小家子气的吕受益、舞台上火辣的钢管舞女郎刘思慧、心怀善意但时不时就拽上两句英文的刘牧师……是影片的这些人物汇聚到一起都是因为与癌症的原因,这些病患用自己的方式来续命——印度格列宁,和瑞士的格列宁药效相同,但价格却只要2000元。这些人物都是小人物,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他们不起眼,生活在角落里,少有人关心重视,如果身患癌症,面对动辄上万也不一定能买得起的抗癌药让贫穷的人来说望而却步,治病对他们来说是渴求,却也是绝望与无奈。 影片展现的看病难、看病贵,面对不治之症,人的种种焦虑以及相互关怀,触动每一个人内心的柔软和无奈。生存是生命的第一要义,当生命面临死亡威胁,影片中的那一句“我只是想活着”表达了无数癌症患者们的心声与渴望,活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多么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最大的愿望。社会应该要多给他们一些关注与关怀,国家更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千方百计保基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基本医疗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加快推进抗癌药降价,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廖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