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奉献成为一生的追求 今年64岁的沈世湾,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提起他,小区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说“沈老师是个好人呀!”沈世湾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10月16日清远日报)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凭骨骼而挺立,人类因精神而伟大;有限的生命会因时而逝,高尚的精神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奉献精神更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今天,像沈世湾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党员还有很多。比如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太行的“新愚公”李保国;冲在最前面扑救山火的杜格饶······ 然而,遗憾的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极少数党员由于缺乏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被社会上的不良价值观取向所诱惑,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人民公仆,忘记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把党员的奉献精神认为是患了“分裂症”,把分内之事当做功绩。开始对组织部提条件、要“帽子”、争福利,甚至完全不顾人民的利益,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一年四季干着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玩弄妇女…… 当然,无私奉献并不是说从事任何劳动都是白干都不要报酬,不是要求人们完全放弃和无谓地牺牲个人利益。共产党人也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但是,在考虑个人利益之前,必须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把个人、亲友或小团体的利益放在核心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了党的事业,就已经选择了奉献。比如那些远离都市的繁华,扎根基层把青春洒进热土,把人民幸福当做最大的追求的大学生,那就是奉献。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经济转型的节点,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党员必须自觉树立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服从祖国,服务于人民。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增加社会正能量,激发和鼓舞全体党员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汪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