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年轻干部“越努力越幸福” 一段时间以来,我到基层调研,总能听到类似的声音:“现在的乡镇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单位年年闹‘人荒’”……不知何时起,缺兵少将、人手不足,已经成了不少基层的“典型症状”,由此而衍生的基层“人才荒”“新老断层”等现象更是让广大基层年轻干部深感压力。而当真正走到基层工作岗位,与基层年轻干部深入交流,会发现在“人才荒”的表象之下,还存在一种“心慌”。(10月16日人民日报) 基层年轻干部“心慌”从目前情况来看是普遍性的。基层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基层年轻干部长期处于“5+2”“白+黑”的高强度工作中,他们“新老断层”的现状使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又被层层“责任状”压得不堪重负;基层年轻干部以微薄的收入一边贴补家用,一边负担房贷,尚且勉强度日,如若再结婚生子更要负担母婴费用,养家糊口实属难上加难。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重压”下,基层年轻干部在看似光明的前途中艰难挣扎,深感难有“出头”之日。 如何让基层年轻干部不再难以“出头”? 选人用人制度向基层年轻干部倾斜。有不少年轻干部在基层“站一站”就“走”了,把基层当成了他“起飞”的“踏板”,导致基层“老龄化”严重;也有不少年轻干部把青春奉献给了基层,然后他真的就在基层奉献了一辈子,他不是不想到更高的平台上发展,而是他没有晋升的机会。基层是一个大课堂,是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是所有干部的根,更是整个国家的根,基层环境复杂,对年轻人来说有着非凡的锻炼意义,必须让年轻人踏踏实实“扎根”下去,才能巩固国家的“根基”。为了把年轻的人才留在基层,必须将选人用人制度向基层的年轻干部倾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扎根基层的信心与勇气,他们才会更好地服务基层,将来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才以致用”,不“浪费”每一个年轻的人才。 奖惩制度向基层倾斜。其实基层的年轻干部要的并不多,他们只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被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些许安慰,而奖惩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严明纪律、“惩恶扬善”,更可以让真正有作为、想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体会到公平与公正,激发他们的斗志与动力,让他们看到光明与希望,让他们在付出中不再彷徨。 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难度高,工作压力大,在基层的年轻干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要比上层单位大的多,干着更加繁杂的工作,顶着更大的压力却拿着跟别人同样的薪水这让基层干部心里或多或少的有点不是“滋味”。有的地方基层单位连个人最基本的休假制度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那些符合国家政策的其它福利待遇,所以落实基层的福利待遇这很重要,它能够激发基层年轻干部的干劲与担当,这也关系到基层干部的幸福感,一个单位员工的幸福感越强,工作开展的越顺利,成绩会越出色。福利政策多向艰苦的基层倾斜一些,既是在彰显公平,也是基层能留得住人的关键。 让基层年轻干部不再“心慌”,关键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向实处细处出发,全面提升基层的吸引力、保障力、创新力,让“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在基层落地见效,让基层年轻干部身安心也安。 (本文作者:李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