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含量,才能提升农业“双创”质量,金堂县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成省级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山羊原种场等科技创新载体23个,建成农科院食用菌成果示范基地、柑橘母本园等成果转化载体36个,共计获得国家授权的农业“双创”专利300余项,形成以科技人员、大学生等为主体的农业“双创”技术力量。(10月16日 《人民日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农民是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农村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采取措施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特别是具备现代高科技知识的人才的作用。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农村青年在外求学创业务工,他们蕴藏着巨大潜能。吸引科技型人才回乡创业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举措,科技型人才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乡村振兴需要强化科技型人才激励制度。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激励手段中国家激励是主体。人才要有大作为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农民创业特别是利用高科技创业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多次失败才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落、有艰辛,国家要成为人才创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给创业者决心和信心。 乡村振兴需要对科技型人才打好“亲情牌”。政府部门以及当地村委要组织活动向在外青年们宣传介绍家乡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双创环境和人才引进政策等,在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向具有运用科技创业才能的人才倾斜,调动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自身理念的转变。不可否认的是,以前大多数农民都是自卑的,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农民比别的行业低一级。农村要发展需要农民自身从思想上提高自信,将“农民”看作一个职称而不是一个身份,用科技创新知识武装自己,在国家的全力推动下放飞思想,努力腾飞,成就梦想。 只有借助科技的力量,努力创新,农民才能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懂科技、肯吃苦的人才将是现代农村发展的希望!农村青年特别是具有现代科技运用能力的人才返乡既可以将家乡建设得更好,又可以缓解城市的压力,实现良性循环。“科技+人才”能创造出1+1>2的协同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焉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