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朋友圈应该是“好圈” (作者:周顺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我们梳理了案例和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小圈子”,可以看出这些“小圈子”的形式千奇百怪,但本质上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而热衷搞“小圈子”的人也总有一天会出事——(10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结交朋友是必不可少的。坏的朋友只会互相利用,甚至一同堕落。好的朋友则会共同进步,互相勉励。有句话说的好:“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就是告诫我们交友必须谨慎。十八大以来,从一些官员落马后被“起底”的内幕来看,所谓的“朋友圈”其实质是一个个赤裸裸的“利益圈”。“群主”的地位越高,腐败塌方的范围越大。因此,与谁交朋友?怎么交朋友?这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党员干部交友更须慎之又慎。 党员干部“朋友圈”要坚定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要给予党纪处分”。党员干部在“朋友圈”发声时,一定要政治立场坚定,确保内容合规合法。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警觉,自觉抵制违法及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为营造良好舆论生态作出表率,时刻展现自己的党性修养与道德品质。 党员干部“朋友圈”要辨是非。新媒体时代充斥着大量信息,真伪、对错,党员干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时,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不能以讹传讹、不能道听途说,更不可无中生有。面对一则信息,要理智当先,全面了解事情经过,带头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加强敏感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先甄别后发布。 党员干部“朋友圈”要正能量。党员干部是公众人物,时刻受到百姓监督,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在微信“朋友圈”更要自律慎言,注重释放正能量和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导向。在微信这个半虚拟平台中,要积极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能量划清界限。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健康的“朋友圈”,可以在“好的朋友”熏陶下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病态的“朋友圈”,往往在“坏的朋友”感染下热衷于骄奢淫逸、吃喝玩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将党性原则放置一边,受制于人,成为不法分子的“网中囚”。一旦加错“朋友圈”,就会陷入腐败泥潭,不但断送自己的事业前途,而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新闻源链接:http://www.scjc.gov.cn/zhyw/dzsy/201810/7714304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