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近日印发方案,明确要求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但媒体近期在一些地方调查发现,不方便之处依然不少。比如,有些政务大厅窗口调度不力,明明办事群众排着长队焦急难耐,那些备用窗口却硬是不开;还有的窗口内外搞差别化,办事群众在政务大厅酷热如入蒸笼,一玻璃之隔的工作人员却舒服地吹着空调……经媒体曝光后,这些当事部门迅速展开了整改。(7月13日 《北京日报》) 从新闻中了解到,时下一些政务大厅窗口依然存在着“办事不利”的情况,办事有差别、效率提不高、态度不温柔,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蒸笼一般的大厅挤满了办事群众,给群众带来了并不理想的办事体验。好在经过媒体的曝光后,这些有问题的窗口都能做到积极整改,但不得不反思的是,为何整改总是会比曝光慢一拍? 其实,整改总在曝光后是理所当然之事。首先,被曝光的政务窗口部门及相关办事人员无法回避来自社会的舆论,羞愧感让他们不得不迅速做出反应;其次,上级部门及领导的突然关注也给他们带来了必须整改的压力。但是,这也暴露出了政务窗口自查自纠能力的短板,更拷问着工作人员及窗口部门的服务初心。 说到底,窗口服务质量下降,是责任心擅自脱岗。我们知道,政务窗口也好,政务网站也罢,都是为了能够更及时、更高效、更有质量的办理群众的业务,也是距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在这个基础上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地就应该在这里,为群众办小事、办实事的责任就在这里,所以一旦缺失了责任心,那么就会导致失去整改的主动性,只能被迫应付。如此一来,就难以提高窗口的服务质量,也无法保证这类现象不再发生。 重拾责任心,才能让整改“赶在”曝光前。当入职的那一天,相信大部分的公职人员都曾经在心里默默的许下为群众谋幸福、为国家拼全力的誓言,只不过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忘却了自己的豪言。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唤醒自己的责任心,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重温那一份奉献的热量。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提高办事人员的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算没有曝光,也能够时刻主动的维护干部形象,在服务方式上找窍门,在服务态度上更真诚,从而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韩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