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深度融合,让重庆长寿区有了一座“慢城”:在这里,乡村里的林田村落、农特产品都“活起来”了,城里人有了“歇歇脚、深呼吸”的好去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让乡村振兴有了新载体,按下了发展的“升级键”。(1月14日,半月谈) 在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重庆长寿区却选择了发展“慢城”,让自身的“慢”生活节奏有别于城市的“快”生活节奏,切实激活自身特色发展,打造“慢城”品牌,让人们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慢城”不搞大拆搭建,而是以错落中原有的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融合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突出慢的节奏,打造“慢生活”品牌。比如,“慢城”中主打“白墙青瓦素雅风”的秀才湾,就没搞大拆大建,而是挖掘出“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将有百年历史的保合书院原址修复,可供中小学生研学体验,感受体验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 这种“慢”并非不食烟火之慢,而是别具一格之慢,其通过深挖农村资源,包括发展种植产业,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新方式,切实激活“慢城”的发展活力,实现“慢城”特色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后劲。 对于乡村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找准自身发展方向,精准落实特色发展,在“慢城”发展模式中实现乡村振兴快速发展。这也进一步表明,乡村发展唯“特色”不破,只有抓住了乡村特色发展的命脉,创造新的、好的、特色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创新发展。 因此,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深挖自身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立足实际,找准特色路线,无论这种路线是随大流还是另辟蹊径,只要有特色,在这个包容、多元的社会生活中,都会有发展空间,助推乡村向上向好发展,实现振兴。(文/钟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