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建设制度并进行创新 最近,巴中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专门作出部署。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强化基层治理人才保障,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和新乡贤作用,广泛汇聚各方人才参与基层治理。(1月7日,四川新闻网) 由于城乡基层治理领域宽泛且研究视角多样,因而对城乡基层治理的研究呈现出广博而纷繁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政权组织体系建立不久就奠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层管理格局,形成了县—公社—大队—小队为典型层级的党政合一、政经合一的治理结构,国家政权力量对基层直接控制。 作为一种政府治理工具,财政实际上是一种财政控制权的配置制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级财政体制,它直接决定了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整个城乡基层的治理效果。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出几个想法。 一:完善政府间责任划分的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各级政府间责任关系,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 二: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良好的公共治理结构,树立科学的政府行为导向,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及时帮助解决基层群众自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城乡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城乡社区延伸,切实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稳定、民生、发展是城乡基层治理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的三大基本领域。城乡基层治理领域涵盖方方面面,但其关键在于促进城乡基层的稳定、民生和发展。在这三大基本领域实现治理目标,既是城乡基层治理研究的现实追求,也是城乡基层治理理论形成的动力和源泉。 (作者:衬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