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正是基层扶贫干部最辛苦最忙碌的时候。在广西各地的壮村侗寨,数千个驻村第一书记起早贪黑地奔忙着。(12月25日,光明日报) 201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90后选调生于洋,主动请缨到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后龙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后龙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大石山区极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长期戴着“百色第一穷”的帽子。2018年,贫困发生率依然达66.3%,贫困程度之深、贫困发生率之高,位居广西前列。 上任后的于洋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工作中他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了后龙村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制定了脱贫方案即根据后龙村优势,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多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建设高坡山猪养殖基地;与公司合作,种植构树300亩;在后援单位支持下,实施后龙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上种种措施的开展,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后龙村已连续两年顺利完成既定脱贫目标。 2015年10月,广西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脱贫冲锋号,向阳镇林列村成为天峨县公安局新的帮扶村,有扶贫经验的郭孟德成为林列村第一书记。上任后他发现村里只有4个自然屯通路,因交通不便,每年都有许多水果烂在地里,果农苦不堪言。“要致富,先修路。”为此郭孟德决定,尽快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他组织村两委和群众代表一起协商规划,到处跑项目拉资金。道路测绘、征地拆迁是最棘手的问题,郭孟德“磨破嘴、跑断腿”,用诚意化解了一件件纠纷,使得原来不通路的龙坪、外麻、交要、外里、纳福5个自然屯全部通上水泥路,盘活了3000亩珍珠李产业。 无论是于洋还是郭孟德,他们都是好样的,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带着赤子之情,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排解民忧。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他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榜样,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为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要以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谋利益出发。 作者: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