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开发“腾讯智慧校园”校务公开平台,集中教学信息、食堂用餐等15类内容,对学生家长实行“点对点”公开,已发布4万余条信息;在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政府门户网站上,一张“便民服务大地图”汇集当地文化、司法、行政、卫生、教育等领域数百条办事信息,轻点鼠标便可迅速获取办理点情况……(7月12日,人民日报)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政策,方便办事,在2017年5月9日,国办发布“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确定在北京、安徽、贵州等15省份100个县(市、区),重点围绕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期一年,各试点地方要在2018年8月底前完成试点各项任务。在国办召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交流会上,试点单位纷纷展示创新举措。其中的不乏成功的经验。
实现政务公开,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哪公开”,公开的地方关系到人民群众是否能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一些决策、执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能否让群众办事不再“跑断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好政府网站进行,作为信息公开的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有利于破除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梗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现“互联网+政务”,不仅能方便百姓查询一些政务信息,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政策决定,还能实现基层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互动。但是虽然试点地区都采取了一些创新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在网上进行了政务公开,但是没人管理,消息更新不及时;有的选择性发布,群众需要的、想知道的不公布、有的忽视了与百姓的互动,不能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大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实现互联网+政务的模式,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快政务公开的平台建设,及时有效的公布群众需要的信息。希望这一举措早日走向成熟,在全国推广,从而让政府部门能够更加有效的为人民带来服务。(作者:杨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