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敢于进言,善于纳谏 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太原、南京、合肥、昆明等地坚持从群众关切出发,为民服务解难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11月12日,人民日报) “群众在想什么?群众关注什么?我们怎么做?”开门纳谏,这是一个常用的好方式。战国时期“齐王纳谏”就是最好的明证。为促使齐国尽快变得强大起来,齐王坦率向众人求良方:“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因为诚意听取意见,齐王果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后来,齐王采纳群言,改革弊政,使齐国变得强盛起来。通过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及时掌握群众的诉求、社情民意和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及时调整完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任务书和时间表。 开门纳谏,要广开言路。广听言论,不论是批评的言论,还是赞扬的言论,领导者应有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领导干部不仅要落实上级精神,还要多与同级交流,多听下级反映,更重要的是要多听群众呼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民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多听不同的谏言、建议才能开拓视野,多思路、多渠道的干好工作,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 开门纳谏,就应该勇于接受群众“挑刺”,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开门听意见、找问题要求我们的干部有诚恳的态度,欢迎提意见、敢于听意见,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开阔胸襟,真心实意欢迎群众挑毛病,真心诚意让群众提意见,让群众评头品足。一方面要深入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切实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对政府工作监督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核、认真答复,提升了群众参与监督的勇气和信心,让群众敢于监督。忠言逆耳利于行,马头水乡群众吃水问题的解决,就是得益于广开言路,开门听取意见,最终成功解决该问题。 党员干部是否敢于直谏、善于纳谏,不仅体现了人格品质,也考验着党性修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若从谏如流、善纳雅言,不仅可以汇聚众智、减少失误,更能赢得同事拥护,推动事业发展。想让敢言善听蔚然成风,关键要营造一个讲真话、听真言的良好政治生态。畅通意见表达渠道,通过设立线上线下意见箱、举办面对面“恳谈会”等方式,让基层有发声机会和建言平台。 当官,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官,就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改革开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所面临的困难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要完成所担负的工作重任,解决好所面对的困难问题,就必须得虚心学习、广开言路,认真求教、汲取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克服障碍,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非凡的胆量,以更大的气魄,时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做勇谏之士,做纳谏之士。 (作者: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