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去地里督导挖葱和包装、一组跟车去市里送货、一组去协调保鲜库,剩下的一组专门帮忙处理网上订单……”匆匆吃过早饭,青海西宁湟中县共和镇党委书记莫彧功就在镇政府大院里开始了简短而紧张的分工。新一天的“大葱销售战”开始了!(11月12日,人民网) “直播卖货”已经成为贫困地区打开扶贫产品销售的新方式,而且网上很多县长等领导干部也加入了“直播卖货”的行列。虽然,现在并不是常驻“主播”,但是这也说明了领导干部对于直播卖货方式的认可与支持,说明其还会在直播后台部署安排,健全“直播卖货”整条产业链机制,让“直播卖货”真正成为扶贫新方式。 扶贫产品由于地处偏远,没有知名度,消费者既不了解产品,也无渠道获得产品信息,如果没有层层经销商的推销,很难让扶贫产品为消费者认可于购买。“直播卖货”就不一样,其没有“中间商”,“主播”就是扶贫产产品的代言人,通过主播的卖力宣传,通过互联网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传输渠道,消费者在直播平台就可以获取扶贫产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扶贫产品。直播平台不但能够推广扶贫产品,还能够拓宽产品的销路。 莫书记称通过直播卖葱,让其知道了大葱之所以滞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市场形式的研判不到位,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了解,接下来其要加强对农户相关市场意识和市场研判的培训,打通农户与市场的通道,让农户能够从市场中分析供需关系,及时调整自身产品。 由此可见,“直播卖葱”不只是“卖葱”这么简单,而是通过平台建立了农户、农产品与外界的沟通,在信息充分交流互通的情况之下,方便农户及时分析市场走向,了解市场需求,对自身的农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夯实脱贫致富路。(文/钟悠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