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极端天气,代照岭村63岁的王彩萍不再觉得难熬。自从2018年11月通过整村搬迁搬进新家后,家中用上了电暖器。 2013年至2019年6月,中央财政累计支持全国1794万户贫困家庭改造危房,帮助5700多万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住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00多万人。(10月30日,半月谈) 农村危房改造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住房安全和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居住条件,也是为其脱贫打牢基础,在这个过程也不会是相关部门大包大揽,而是通过创新推广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专业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提升了老百姓在农房改造中的主人翁意识,不仅能够让其幸福感和获得感倍增,也让农房改造的多方参与模式成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农房改造其实也是攻坚脱贫、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对于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而言,最终要的就是要激活村民群众的主动意识,提高其参与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其实激活其内生动力。因为村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对于脱贫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因此,在农房改造中也不例外,让村民群众当主人翁,提高其房屋改造的参与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加深其与相关党员干部的沟通交流,助力建实现融洽交谈,同时建立深厚友谊,为接来下的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农房改造能够立竿见影让村民群众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改善,甚至能够享受到现代化、便利性的生活,切实增强其幸福感和获得感。特别是在这个过程其自己还积极参与,就可以让其更加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生活条件的改善。 激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意识到自身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能够直面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关一个难关攻克,就能够真正夯实乡村发展后劲。(文/钟悠康)
|